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遲來的照片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臥室的梳妝臺抽屜裡,放了些不占空間的重要文件,有戶口名簿、護照和印章等,其中一個照像館的小紙袋,內有兩個女兒的幾張大頭照片,可惜的是,當初去照像館拍完照也加洗了兩吋相片,卻連一次也沒用到。
 那年是父親最後一次回大陸老家探親,八月份離開臺灣時,小女兒還住在媽媽肚子裡,自然從來沒見過傳說中的爺爺。記得啟程當天父親歸心似箭,早早就收拾好行李,晚上幾乎沒什麼睡,凌晨四點,我開車載著爸爸和行李從臺南直奔桃園中正機場,趕搭九點多飛往香港的班機,他在候機空檔吃了碗海鮮粥,幾天後還把一百元發票寄回來預祝我中獎,這是父親一輩子在臺灣享用的最後一餐。
 回山西臨汾老家住了一段時間後,父親身體日漸衰老且行動不便,加上護照過期,也就順勢長住下去,直到那年暑假過後,聽說父親生病住院了,我因為軍職身分無法赴陸探視,商請妻女辛苦跑一趟,過去看看老人家,但小孩沒護照,臨時拍照趕辦證件,就在找好旅行社時不幸接獲噩耗,於九九重陽節那天,爸爸已等不及,先走一步回天家了。
 父親在臺灣最後半年左右都住在我家,生活飲食起居都是內人在打理照料,精神上獲得極大的安慰,感恩惜福的他常把「謝謝」掛在嘴上,反而讓妻子過意不去,總認為為人媳婦照顧好公婆是天經地義,由於年齡上的差距,甚至還當作自己的爺爺一樣對待。也因為共同生活,父親感受到我們夫妻間和樂相處的模式,成了最讓他放心且滿意的事。
 爸爸生前寫的手札,記錄了他大半生坎坷的命運,從字跡看得出是刻意書寫工整,分別為生平縮影、欣慰的點滴、愁與憾、感念雪中送炭人與苟延風燭殘年等五個段落,涵蓋少小棄家逃難、轉進臺灣,艱辛簡樸的生活。其中寫道:「健常、玉蘭的生活表現:風趣、幽默、恩愛,使家中呈顯安詳、和樂的氣氛,這點應是他幾個兄姊學習的典範,也使我感到安心、寬心和放心。」其實若以「盡本分」的態度觀之,所有讚美言詞放在心裡即可了。
 如今父親的長孫女大學畢業了好幾年,目前在臺北有穩定的工作。而父親未曾謀面的小孫女,當年只在長途電話中聽過牙牙童語,一晃眼已是大四的學生了,對晚輩期望很高的父親,如果在天之靈,知道她曾得過兩次畢業市長獎,暑假在醫院實習獲得九十九點九的高分,肯定會開心極了。
 每年重陽節這天,妻子都會提醒我「爸爸忌日到了」,平時在餐桌上,都還會想到爸爸喜歡的菜餚或聊天對話的內容,我想,對逝去親人時常心存懷念,就是最好的祝福。
 【作者速寫】張健常,空軍官校七十八年班、空院九十一年班畢業;歷任飛行官、飛安官、試飛官、分隊長、考核官、組長、學指部指揮官、聯參官。
 
(點閱次數:835)